在中国解放军的历史中,曾有一支以英勇善战而著称的骑兵部队——内蒙古骑兵师。这支部队的故事鲜为人知,尤其是其中一位骑兵刘洋的经历。1945年,刘洋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幸受伤并被俘。由于他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,被迫在东北某国民党部队的骑兵连中担任马夫。
刘洋没有立即试图逃脱,原因有二:一是他的腿部受伤,行动不便;二是因为他所照料的“518”号战马——一匹曾经以悍勇著称的蒙古军马,也在战斗中被捕。为了照顾这匹马,刘洋选择留下。
在刘洋的悉心照料下,“518”的伤势逐渐恢复,尽管它的双目已经失明,再也无法驰骋沙场。马匹有时能展现出与人类相似的情感,“518”在被俘后初时大声咆哮,显现出强烈的抗拒和不安,后来由于失明,它陷入了极度的消沉,甚至一度拒绝进食。直到刘洋的出现,它闻到熟悉的气息,才重新恢复了进食。
虽然眼盲,但“518”并未失去往日的凶猛性格,依旧不易驯服。它唯一听从的,便是刘洋的命令。每当刘洋呼唤,它便立刻安静下来,跟随指令。刘洋轻轻站在它跟前,它便能凭借嗅觉辨识出他的存在。
展开剩余78%在严峻的战局下,“518”被要求拉车运送弹药,然而它那暴烈的性格也随之暴露出来,剧烈的挣扎和攻击让赶车的宋大头遭遇了极大的困难。有一天,刘洋由于某些事情耽搁了,赶到时看到“518”已经被宋大头打得满身是伤,血流不止。
为了保护“518”,刘洋去找了敌方的连长卢三炮,告诉他这匹马怀孕了,希望他能手下留情。卢三炮虽然曾是土匪,但对马的喜爱让他下令狠狠斥责了宋大头。
夜幕降临时,刘洋心痛地摸着伤痕累累的“518”,悲伤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。尽管他不知道连长的位置,甚至对内蒙古骑兵师的未来感到迷茫,但他依然尽力为这匹战友提供安慰。
不久后,“518”生下了一匹小马驹,刘洋给它取名为“雪豹”。从它出生的那一刻起,刘洋便开始像照顾“518”一样关心它。小马驹最初显得迷茫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只要刘洋一声呼唤,或一个长长的口哨,“雪豹”便会立刻奔向他。
春节临近,部队行军到达一处偏远的村落。那时,卢三炮和宋大头暗中计划着将“518”处决。等刘洋发现时,看到“518”已经被残忍地剥皮,情急之下他冲上去想要阻止,却被卢三炮关进了禁闭室。实际上,卢三炮早就打算过年时好好享用这匹马。
当宋大头准备用刀将“518”处决时,突然,“雪豹”扑了过来,叼走了宋大头的刀具。此时的宋大头愤怒不已,拿起马刀对“518”进行残忍的砍杀,鲜血染红了白雪,景象极为血腥。
看到母亲倒在血泊中的“雪豹”悲痛欲绝,猛然间发出一声长啸,怒冲向人群,最终将宋大头撞倒在雪堆中。目睹这一切的刘洋,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愤怒与痛惜。
春天来临时,“雪豹”恢复了正常,毛发变得更加光亮,身形修长。每当它自由奔驰时,鬃毛在风中飘扬,宛如天边的火烧云。
那场对“518”致命打击的事件给宋大头带来了极大的震撼,以至于卢三炮决定让他协助刘洋喂马。然而,每次“雪豹”看向宋大头时,眼神中充满了复仇的怒火。
某天,卢三炮决定训练“雪豹”作为战马,准备让它参战。可是,“雪豹”并未顺从,而是狠狠地用后蹄踢向卢三炮。幸好卢三炮反应迅速,躲过了这一击。
接着,卢三炮决定让“雪豹”与刘洋一起拉车,并开始对其进行更多的训练。刘洋亲自教它驾辕,不时带它溜溜,让旁人羡慕不已。唯一嫉妒的,便是宋大头。
1948年,刘洋终于与内蒙古骑兵师取得了联系。他渴望早日回到自己的部队,但由于他在国民党部队已久,党组织指示他寻找机会带回一批战马。于是,刘洋策马而行,将“雪豹”及其他战马带回部队。
春天的一天,国民党部队准备出征,“雪豹”被用来拉车运送弹药。当车队停下来时,刘洋去找水,便叮嘱宋大头照看车。
就在宋大头靠近“雪豹”时,这匹马突然竖起耳朵,猛地冲了过去,用全身的力量将装满弹药的马车撞翻,导致宋大头当场死于重伤。
刘洋回头看到这一幕,顿时呆若木鸡。而“雪豹”则毫发无损,站了起来,向所有人展示了它的复仇精神。
卢三炮目睹了宋大头的死,愤怒至极,解开军服袖扣,挥起皮鞭狠抽“雪豹”。“雪豹”忍受着痛苦,身上已布满伤痕,却依旧未曾发出一声呻吟。它默默忍耐,并用昂起的头表示抗议。
最终,刘洋忍无可忍,大声喝止卢三炮。但卢三炮并未听从,反而更加疯狂地抽打。刘洋愤怒至极,奋力夺下皮鞭,一拳击倒卢三炮。
就在这时,“雪豹”再次展现了它的复仇之力,一记强有力的后蹄踢向卢三炮,直接将他撞倒。随后,刘洋带着准备投靠解放军的战友们,成功带领“雪豹”逃脱,回到了内蒙古骑兵师。
从此,“雪豹”再度为内蒙古骑兵师冲锋陷阵,成为一匹令人敬畏的战马。
发布于:天津市